天博体育登录疼痛醫學科前期为麻醉科疼痛治疗專業组,成立于2007年6月,2013年成为独立科室。是一个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室。拥有先进的临床和科研团队及国际一流的疼痛诊疗设备,在慢性疼痛的诊断和微创介入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目前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等高精尖专家和人才,并且拥有经验丰富的优秀的护理团队。由于疼痛醫學科诊疗疾病范围广、涉及多个科室,因此我科建设时注重科室成员專業多样化,包括麻醉、骨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康复治疗等多个專業的医生。设有骨与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癌痛三个亚專業。设有疼痛门诊、疼痛治疗室、疼痛恢复室和疼痛病房。建科以来,我科采取多种门诊治疗及微创介入手术为许多长期遭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我科是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之一,同时依托我院医疗共同体的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医院共同管理居家癌痛患者。
疼痛醫學科致力于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承担或参与“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专项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SCI期刊和国内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
我们将用一流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始终秉承“祛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特色診療
一、診療範圍
1. 骨与软组织疼痛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類風濕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网球肘、肩周炎等。
2. 神经病理性疼痛
頸源性頭痛、蝶腭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枕神經痛、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複雜區域疼痛綜合征、腹腔神經痛、幻肢痛、殘肢痛等。
3. 癌症相关性疼痛
各種癌症、癌症相關性病變及抗癌治療所致的疼痛。
4. 血管缺血性疼痛
下肢脈管炎、下肢動脈閉塞症等引起的缺血性疼痛。
5. 非疼痛性疾病
突發性耳聾、美尼爾綜合征、頑固性呃逆(打嗝)、頑固性失眠、急性面神經炎(面癱)、面肌痙攣、過敏性鼻炎、雷諾氏綜合征、不定陳述綜合征等。
二、特色診療技术
(一)門診注射治療:
我科門診開展各種慢性疼痛注射治療,例如各種椎旁阻滯、星狀神經節阻滯、臂叢阻滯、頸叢阻滯等各種神經阻滯,膝、髋、肩、肘、踝等關節腔注射,局部痛點注射等。我科的特色治療是超聲引導下的注射治療,既保障治療的准確性和有效性,又最大程度的降低治療的風險。
(二)微創手術
1. 脊柱内镜-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科术后疼痛综合征
脊柱内镜-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各种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脱垂及游离,以及椎管狭窄的最先进、明视下微创手术方法。张挺杰主任医师师从于德国前欧洲脊柱微创协会主席、MaxmoreSpine椎间孔镜发明人Tomas Hoogland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此项技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不同突出类型,采用椎间孔镜入路、椎板间入路以及联合入路,在内镜明视下用特殊工具取出突出物,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从根本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另外,此项技术对于骨科开放手术后的再突出及神经根粘连引起的根性痛以及各种腰椎管狭窄症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不影响腰椎正常结构和功能、并发症少及花费少等特点。目前已经完成了近千例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2. 影像引导下臭氧、射频和低温等离子消融微创介入治疗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及小关节疾病
3.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4. 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治疗各种病理性神经痛
5. 影像引导下内脏神经毁损治疗顽固性内脏神经痛
6. 影像引导下腰交感神经毁损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和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
7. 影像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8. 鞘内泵植入治疗晚期癌痛
9.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各种软组织疼痛
10. 红外线热成像用于疼痛疾病辅助诊断
一、教學情況
承擔研究生及規範化培訓醫生及進修醫生的教學任務,2012首次將疼痛學緒論加入本科生橋梁課學習,2015年將疼痛學擴展至36學時的選修課程。同時承擔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疼痛科臨床培訓(每人2月),每周有主治或以上醫師進行專題的授課和討論、參觀或參加手術。2018年成爲疼痛醫學專科培訓基地.
二、科研成就
(一) 承担课题
1. 远程无线多参数监控癌痛患者临终居家治疗模式探索。部级,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8-2015.8
2. 神经冷冻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机制。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1-2011.12
3. NGF通路动态变化在化疗药物诱发周围神经病中的作用。部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1-2013.12
4. STATs传导通路在内脏疼痛传导中的作用和机制。部级,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9.1-2010.12
(三)重要論文
1. Liu Y, Zhang T, Feng Y.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Relief of Arthralgia in Rheumatoid Arthritis.Pain Pract. 2017 Jun 30.
2. Gao F#, Jia H#, Wu X, Yu D*, Feng Y*. Altered Resting-State EEG Microstate Parameters and Enhanced Spatial Complexity in Male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Mild Spastic Diplegia. Brain Topography. 2017; 32(2): 233-244.
3. Liu Y, Feng Y, Zhang T.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Enhances Dorsal Root Ganglion Expression of 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 in a Rat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J Mol Neurosci. 2015 Sep;57(1):97-105.
4. Li J, Feng Y*, Han JS. Linguistic adaptation, validation and comparison of 3 routinely used neuropathic pain questionnaires. Pain Physician. 2012;15(2):179-86.
5. Ju H, Feng Y*, Gao ZF, et al. The potential role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n cryoneurolysis-induced neuropathic pain in rats. Cryobiology. 2012 ;65(2):132-8.
6. 何静,李君*,冯艺等,校正后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的多中心验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22(3):200-203.
7. 高飞, 贾会宾, 冯艺*. 高频rTMS刺激M1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11): 1219-1220.
8. 李君,冯艺*等. 基于无线网络信息系统的居家癌痛患者管理初步探索,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9):674-678.
9 何静,李君*,冯艺等,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评分与疼痛强度的关系.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 (1):39-43
10. 高飞,冯艺*. 不同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12):881-884.
11. 张挺杰. 术后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2, 10(4):22-24.
12. 李君, 冯艺, 张挺杰. 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管理. 中华麻醉大查房, 2011; (2) 2: 149-156
13. 李君, 冯艺*,王莹. α-硫辛酸对紫杉醇诱发的大鼠外周神经病的治疗作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18(7):427-432.
14. 李君,冯艺*,王莹. 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NF-κB在紫杉醇诱发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31(9):1049—1051.
15. 张挺杰*, 冯艺, 李君等. 经皮穿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 16(4): 208-211.
16. 刘益鸣, 张挺杰*, 冯艺. 脉冲射频对CCI大鼠背根神经节HCN通道的影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 (6): 323-329, 335.
17. 张挺杰*, 冯艺. 硬膜外腔植入髓核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SP和CGRP表达的影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 17(11):678-681
18. 李君,冯艺*等.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42-46.
19. 李君,冯艺*等.三个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9):549-53.
20. 张挺杰, 李君, 冯艺. 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科术后再突出微创治疗一例. 麻醉大查房, 2011
21. 张挺杰*, 李君, 刘益鸣等. 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术治疗下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合并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2, 32 (12): 1497.
22. 周俊飞,蔡捷,冯艺,姜陆洋*等. α2肾上腺素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28-32
(三)所獲獎勵
2012年:论文“Linguistic adaptation, validation and comparison of 3 routinely used neuropathic pain questionnaires. Pain Physician. 2012;15(2):179-86.”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SCI论文奖。